【摘要】 国内外研究学者表明,社区护理的质量提高,有利于慢性病的治疗,熟悉社区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 帮助社区患者快速进入输液系统,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在静脉输液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做好相应安全 宣教,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和伤害。同时,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为社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 保护自身。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SSN.2096-2479.2020.1.197.02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就诊病人多为老年慢性病病人, 大多 数病人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门诊补液室承担着繁重的静 脉输液工作。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作为一种迅速有 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 位[1]。静脉输液操作涉及人多、物多、环节多、应用范围广,作 为侵入性护理操作之一,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2]。现将门诊静脉 输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流程
热情接待患者, 核对注射证明单, 病人出示医保卡等证明, 并核对。对药物严格三查八对,有疑问及时提出,并与医生联 系。由于社区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必须告知病人补液天数、药 物名称,剩余药物的数量以及注意事项,发放座位号。
2 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制度
2.1 静脉输液查对制度
由三人完成。第一人收药, 根据补液注射证明单严格查对患 者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和有效期,有无配伍禁 忌,认真检查药物质量,打印瓶贴,为病人发放座位号。第二人 冲配药物前再次进行核对,无误后可冲配药物,严格无菌操作。 第三人在为患者补液前再次核对座位号,姓名、药名,补液注射 证明单。确认患者身份应该用两种以上方法。
2.2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保持输液室环境整洁, 每日用有效氯擦拭地面。有必备的抢 救设备(氧气、吸引器、呼叫系统等)并呈备用状态。对医嘱有 疑问时,及时与医生联系。对过敏性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过敏 试验。多瓶补液时,合理安排补液顺序。加强巡视。发生输液反 应或者不良药物反应时,按相应流程处理。
3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3.1 静脉输液的不安全因素
(1) 由于社区门诊工作的特殊性, 患者流动性大, 老龄化 等原因,护士的工作难度更大。
(2)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3)护士不重视健康宣传。
(4)社区护士理论、技术水平落后。
3.2 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措施
( 1 )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完善静脉输液相关 制度,规范静脉输液操作,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优化、简化 输液流程。
(2)建立警示卡,对特殊药物应悬挂警示卡,如青霉素,硝 酸甘油等。加强核对意识,将“你做好三查八对了吗”等警示语 用红色字体制作成警示卡贴于电脑桌前、治疗室、治疗车上[3]。(3)建立静脉输液培训小组: 现有多种穿刺技术和穿刺工 具,作为社区护士,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一个小问 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查询、解答。既耽误病人的就诊时间,又 使得护士的工作更繁重,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小组对护士进行 常见穿刺工具的培训,如留置针, PICC、输液港,深静脉穿刺 等。有新药物、新技术时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实行护理缺陷登记 上报制度,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和整改,使护理工作更加 顺畅[4]。针对外院补液,与外院建立联系,方便及时满足社区护 士的需求。
(4)加强巡视: 使用专业的呼叫系统, 使巡回护士做出及 时、准确的反应,填写巡回记录单。要时刻注意病人的反应,主 动询问病情,观察药液滴注是否顺畅。输液渗漏是最常见的护理 问题,毛惠娜[5]制订了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外渗流程图和外周静脉 输注高危药物的注意事项和外渗后的处理方法,并应用于高危药 物输液病人。谭蕾[6]对高龄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静 脉输液渗漏的发生。
(5)使用精密输液器: 大多数药液中都存在微粒, 尤其是 中药制剂,配伍越多,微粒越多[7] 。中药制剂应使用精密输液 器,预防微粒进入血液循环。选用合格的输液用具,实施密闭式 静脉输液是减少污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的有力保障[8]。
4 健康宣教
4.1 宣教形式
可以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在输液室放置电视机, 播放相关宣 教内容。定点放置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为常见慢性病的发病原 因,临床表现,护理方法,预防保健等知识,方便病人随时观看 4.2 宣教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为行动不便和反应迟钝的老年人, 因此 将液体外渗和拔针后按压止血作为重点宣教内容。
(1)液体外渗:据调查[9],静脉输液患者中80.56%的病人 发生过液体外渗和拔针后按压不当引起的手背青紫瘀斑。液体外 渗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 管通路。选用6号头皮针的输液器,相对于7号头皮针来说, 6号 头皮针管径更细,针梗短,更适合老年人的血管,且对血管壁损 伤更小,利于血管壁修复,不容易造成渗漏。液体外渗造成的局 部肿胀使病人活动受限和不适,且对下一次静脉输液产生恐惧和 不信任感。因此,让病人有一个愉快的输液过程至关重要。
(2)拔针后按压止血由于老年患者皮肤和血管弹性差, 拔 针后按压时间必须在十分钟以上,以防止淤血发生[10]。因此护士 应教会病人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正确方法,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 压针眼处,不要揉搓,这样可以将进血管和进皮肤的2个针眼同 时压住。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的病人延长按压时间。
(3)安全宣教: 严格控制补液滴速, 按照医嘱调节特殊药物的滴数,如青霉素等,有醒目的警示卡,并告知病人。需要使 用抗生素的病人,告知病人不能空腹输液,提前备好零食。有些 老年病人为防止浪费药液,将输液器针头向外拔出,告知患者这 样会造成污染,引起输液反应。
5 信息服务
Nolan等[11]认为,虽然难以对导致犯错误的人本原因加以改 进,但可以对系统过程加以改进,减少缺陷的发生。门诊输液室 使用输液信息管理系统,将原有的手工登记、抄写瓶贴等工作, 由电脑打印出来,明显减少了患者排队的时间,节约了护士的时 间,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缺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为老年患者 人,在就诊后,需要经过付费、领药等程序,到输液室时已是满 手的药品和各种清单,而老年人无法分辨出静脉输液药品和口服 药,护士还需承担清点、核对药品等责任。病人常常需要再次往 返于诊室、收费处、药房,大大加重了病人负担,使得护患矛盾 更为严重。刘媛等[12]认为通过优化输液流程及对信息系统采用条 件限定、添加逻辑运算和增加校验等措施对信息系统改进后,可 以将处方不合格率降低至3.69%,提高了输液调配的的准确率; 患者的等待时间缩短15~20分钟,大大提高了输液患者满意度。 门诊输液患者凭就诊卡直接到输液室刷卡输液,无需再到药房取 药,还解决了退药等问题,极大的方便了患者[13]。利用信息化手 段完善信息系统还需要医院各部门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支 持,并对程序、系统、流程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优化,减 少各部门管理中的繁琐环节,加强沟通与协助,以使真正地体现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14]。
6 小 结
由于社区门诊输液室的特殊性, 护士的工作难度大, 在静脉 输液过程中,如何确保质量,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从系统的角度 出发。静脉输液制度化、规范化,简便化,信息化,开展多种健 康宣教方式,让病人接收正确的健康教育信息。提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以保证静脉输液工作有序、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21):1.
[2] 马敬华,崔玉庆,王晶晶.护理安全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安全管理2014,4(14):4.
[3] 汪四花,林 芬,沈国霞. 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 乌转英,毛红霞.我院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72-373.
[5] 毛惠娜.静脉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1,2(10):5-9.
[6] 谭 蕾.预见性护理在高龄病人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80-81.
[7] 潘小霞.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6):182.
[8] 李 瑾.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9(31):336.
[9] 吴 柳,王 丹,杨 晶,张小冯,候惠如.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实施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A).
[10] 武炯利,师丽卿,史月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3(9):7.
[11] Nolan.TW.system dalges to improve patient safety[J].BMJ,2000,320:771-773.
[12] 刘 媛, 等. 我院门诊输液中心信息系统的改进实践[J].中国药房,2015,26(28):3906-3909.
[13] 彭 捷,唐咏梅,王 皓,等.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1):90.
[14] 翟 青, 陈 斌,梁晓峰. 门急诊输液中心(OUIVA)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75.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分析
乳腺癌术后化疗施予延续性护理对患者 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评价
溶栓前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效果及出血转化的影响